蚂蚁配资
此次事件几个节点:
7月16日上午9时左右,余杭区仁和街道和良渚街道的居民开始反映自来水有强烈异味,被描述为\"死老鼠味\"、\"粪臭味\"或\"消毒水味\"。有居民用自来水洗澡后全身发臭,甚至宠物猫对主人做出\"埋屎动作\"。官方应对方面:水务公司上午8时发现水质异常,9时20分完成水源切换。下午13:30出厂水水质指标显示恢复正常,16:30主干管网水质恢复正常。直到晚上21:44才发布第一次情况通报。后续发展:7月17日水务公司发布第二次通报,承诺减免每户5吨水费(约12-15元),但居民认为补偿不足。7月19日余杭区政府发布情况通报,初步查明异味是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引起的。7月22日一名编造\"粪水\"谣言的网民邵某豪被刑事拘留。7月23日17时39分杭州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最终通报,对7名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并承诺7月份水费全额免收,免费更换净水器滤芯。
最近余杭水务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少读者朋友也来关心作为水务科普急先锋的《净水技术》和“水悟堂”为什么迟迟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先感谢大家惦念,这也是对我们期刊专业度信任的表现。
其实净水小编一直有在关注这次事件,就在昨晚,“杭州发布”发表了 , 结合这份通报,先带大家过一下重点。
从报告内容详细程度来看,通报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时间线,从7月16日8时工作人员发现异味开始,到9时20分完成水源切换,10时发现出厂水异常,11时启动主干管网冲洗,13时30分出厂水恢复正常,一直到7月17日完成支管和水箱冲洗的具体时间点都有详细记录。同时,通报也明确了异味原因是高温导致藻类繁殖产生硫醚类物质,这一点回答了很多居民的疑问。
7月16日8时许,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下属的仁和水厂工作人员巡查发现异味。
8时30分,仁和水厂对进厂水、出厂水进行检测。
9时,仁和水厂检测结果显示,原水“臭和味”指标异常(3级),余杭制水有限公司立即报告余杭水务控股集团调度中心要求切换水源并获同意。
9时20分,仁和水厂完成水源切换。
10时,仁和水厂检测结果显示,出厂水“臭和味”指标异常(3级),余杭制水有限公司要求检测公司进行“臭和味”指标具体成分排查。
11时许,余杭水务控股集团下属供排水公司现场研判,需实施主干管网冲洗,报余杭水务控股集团调度中心获批准后启动主干管网冲洗。
13时30分,仁和水厂出厂水水质指标显示恢复正常。
16时22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分管领导向余杭区政府、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领导报告仁和水厂水质异常。
16时30分许,主干管网水质恢复正常,供排水公司开始对支管及小区二供泵房、水箱逐步冲洗。
17时,检测公司确认仁和水厂上午送检的水样检出硫醚类物质。
20时,余杭区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会议研究处置措施。
21时44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发布第一次情况通报。
7月17日15时许,供水支管和受影响村(社区)水箱完成排空和换水,供水基本恢复正常。
7月17日16时20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发布第二次情况通报。
7月19日15时22分蚂蚁配资,余杭区政府发布情况通报。
来源:杭州发布
对于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通报也客观指出了四个层面的责任缺失:水厂未及时通知用户、水务集团未及时报告、住建局未及时处置、区政府决策迟缓。从事件全貌来分析,这些问题确实反映了相关部门在舆情应对能力方面的不实,这也是舆情发酵至今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经调查,余杭区部分小区供水异常的处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余杭制水有限公司在检测结果显示出厂水“臭和味”指标为3级后,未执行专项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要求,未提请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对异味出厂水涉及区域的用户告知用水注意事项。
(二)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在获悉下属余杭制水有限公司报告“臭和味”指标为3级时,未执行专项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要求,未及时向区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报告;在同意供排水公司冲洗主干管网时,未充分考虑实施水源切换、管道冲洗容易产生末梢水“发黄”“发浑”的情况,未及时对供水涉及区域的用户告知用水注意事项;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向余杭区政府、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报告时间严重滞后。
(三)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接到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水质异常报告后,未复核水质异常的有关情况、分析问题的严重程度,未及时开展相应处置工作。
(四)余杭区政府接到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水质异常报告后,协调处置和决策迟缓,且未按规定向市政府报告。
来源:杭州发布
追责方面,通报宣布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包括给予副区长党内警告处分、水务集团董事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撤销党内职务和政务撤职等。
根据市委部署,市纪委市监委成立调查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依规依纪依法对7名领导干部严肃问责:
给予余杭区分管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工作的区委常委、副区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诫勉处理;给予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水务工作的局领导(二级调研员)党内警告处分;给予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党委委员、余杭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给予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分管客户服务工作的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诫勉处理;给予余杭制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党内警告处分。
来源:杭州发布
最后是大家都关心的补偿方面,通报明确提出了三项措施:免费更换净水器滤芯、全额免收受影响区域7月份水费、封存16-17日期间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之前余杭水务集团提出的减免5吨水费(价值约12-15元),这次补偿力度明显加大,表达了相关部门对公众积极的弥补态度。
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在前期开展走访、水箱清洗、末梢水取样检测、居民健康服务等工作基础上,街道、村(社区)的专项服务组将强化对接,根据已登记的居民群众诉求,持续上门做好跟踪服务;持续主动做好安全供水质量检测,坚决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及时提供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针对供水异常导致用户净水器滤芯受影响的情况,免费更换净水器滤芯;考虑到受影响的2个街道49个村(社区)自来水用户近期供水管存水排放的实际情况,明确7月份水费全额免收;16-17日期间,2个街道有生产的食品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已进行封存,下一步根据检测结果做分类处理。我们将持续关注居民群众诉求,积极稳妥推进后续服务工作。
来源:杭州发布
几点思考
余杭供水异味事件的舆情风暴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供水行业的余波一定还将长期持续。近日各路媒体和自媒体已经从检测、工艺、管理和舆情应对等等方面开展了百花齐放的点评,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是,净水小编想单独提出几点思考。
一、\"硫醚类物质\"带来的公众迷茫引发我们对水质信息公开工作的反思
\"硫醚类物质\"到底是什么?姑且不论公众,即便是供水行业的专业人士,都未必能明确给出科普性的解答。恐慌往往来源于未知,一个陌生名词的出现,往往会加剧公众的恐慌情绪。或许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民众都能快速准确了解繁杂拗口的专业名词,但潜移默化的“信息的客观透明”无疑能第一时间提升公众的信任。如果供水行业日常的水质信息公开工作可以更主动一些,送达率更高一些,送达或查阅渠道更丰富一些,让普通公众更加乐于主动阅读了解一些,或许公众对自来水水质的了解就会在潜移默化间更多一些,相关部门在突发舆情的应对时也会更从容一些。
二、“粪水”谣言得以滋生引发我们对水务科普工作缺失的反思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净水技术》和“水悟堂”开展每一次科普讲座时几乎都会用到的开场白。水务科普究竟是什么?是照本宣科的科普“讲座”?是程序化的水厂开放?可能远非如此。当我们打开抖音和微信订阅号,看到随处可见的医学科普和生动形象的高科技领域科普作品,可能会有所触动。水务科普需要被重视,需要被投入,更需要破圈和创意。水务科普的真正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让公众了解多一点。以余杭事件为例,如果公众了解水黄的成因,能冷静应对而非恐慌性集中放水,大规模黄水是否可以避免?
三、供水安全,路漫漫其修远兮
余杭供水异味事件为新形势下的供水行业敲响了警钟——硫醚类物质的特殊异味在低浓度下即可引发公众对水质安全的恐慌,我们应该如何在源头就避免相关风险?嗅味预警与应急响应上的现存bug能否推动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嗅味全流程监管体系?高品质供水高需求下包括嗅味在内的感官问题已从“感官困扰”升级为“合规刚需”,供水企业承担的公共责任压力又大了几分。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在积极行动:
2025年8月28日-9月1日,2025城镇供水系统嗅味创新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2025年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将在上海召开。
诚邀您参与行业变革的关键一步: 8月28-9月1日,这里不仅是技术展示的平台,更是破解痛点的一线战场。
各位读者们请查收参会攻略
我们还赠送课外自学读物
正如余杭事件所证,唯有技术创新与行业协同,才能让“水安全”真正流淌进千家万户。
本篇解读仅代表净水技术观点
编辑:《净水技术》社长/执行主编 阮辰旼、《净水技术》编辑 李滨妤
排版:《净水技术》编辑 李滨妤
审核: 《净水技术》社长/执行主编 阮辰旼
水龙头中会放出牛奶般的发白自来水,静置几分钟之后又逐渐澄清透明,出现这种情况,是自来水受到污染了吗?揭秘
《净水技术》2025年活动计划
《净水技术》刊务理事会欢迎广大水务企业加盟合作
详情可咨询经营部 :孙编辑 15900878214
联系净水技术小编咨询订购
思考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