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通网,随着最后一段岩体被凿通,久马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查针梁子隧道左幅顺利贯通,为今年年底海子山停车区至中壤口互通段建成试通车奠定坚实基础。预计今年底,该段与阿坝互通至安羌服务区段共计87公里将建成试通车。
久马高速查针梁子隧道位于阿坝州红原县,地处川西北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全线穿越长江黄河分水岭,左幅隧道全长3100米,平均海拔高度3650米,全年存在7个月以上落雪时间,年平均气温仅1.4℃,极端低温达-36℃,低温缺氧的环境让施工如同“在冰窖里攻坚”,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全线穿越断层破碎带、富水破碎带及多条断裂带,堪称“地质迷宫”。作为软岩大变形隧道,隧道围岩全为稳定性极差的V级千枚岩,遇水即软、见力就变,就像一块“豆腐”,不仅“软”,还特别容易出现变形和坍塌,施工过程中如同“豆腐”里“雕花”。
党建引领+多维协同,构建高原隧道攻坚体系
为攻克软岩大变形难题,组建龙日坝联合攻坚临时党支部与雪域青年先锋突击队,将党组织力量深度融入施工全流程益通网,依托“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检测、监测”工作管理模式与“跟班作业+动态会商”机制,扎根一线破解难题,项目通过70余次专题推进会攻克200多个现场卡点,7次动态调整支护参数以适配复杂地质。
同时,项目积极搭建信息/预警一体化平台,围绕隧道全寿命周期,总结形成了“机理研究→施工管控→健康监测”系统性思路,构建了“快挖、快支、快锚、快封”,以及强化支护参数动态适应性调整,强化变形初期主动围岩加固,强化台阶施工时控双控的施工管理体系,实现了查针梁子隧道零侵限、进尺稳步推进目标,创新了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技术突破+装备升级,破解高原软岩施工瓶颈
针对查针梁子隧道围岩遇水即软、见力就变等施工难题,项目创新采用双层拱架支护、分段式注浆等专利技术,为隧道装上“防护盾”,将单月进尺从最初的10米提升至40米,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项目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理念,引入三臂拱架台车、C6卡萨钻机、湿喷机械臂等先进设备,高效应对高原低温缺氧环境下的施工挑战,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同时,建设团队严格落实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相关要求,研发出富水软岩隧道分段式注浆预加固结构等多项专利及工法,有效解决了隧道“防坍控变”难题,保障了查针梁子隧道施工进度。
查针梁子隧道左幅的顺利贯通,标志着高原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由“探索”向“成熟”的进步,更为高原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预计9月底,该隧道将实现双幅贯通。
来源:蜀道集团
思考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